18.落枕是怎么回事?会出现哪些症状反应?
落枕又称“失枕”,顾名思义发病与枕头有直接的关系。多因睡眠时枕头高低有直接关系。多因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睡姿体位不正,使肌肉受到异常体位的牵拉,肌群发生痉挛紧张,严重者可波及到关节发生骨缝微错,导致关节内在平衡失调。亦可由于睡眠时感受风寒侵袭,使经络受阻气血凝滞而发生筋络不合。偶有在无准备情况下颈部突然扭转肌肉突然收缩,由于肌肉受到突然牵拉而发生痉挛,出现肌紧张的僵滞状态。根据落枕所涉及的组织分肌肉型与关节型,肌肉型损伤病人表现于头颈强硬转动不利,偶有头部转转侧发生剧烈疼痛并牵连颈背酸胀疼痛。胸锁乳突肌颈斜方肌痉挛张力增高,损伤的肌肉可发生轻度胀肿。关节型落枕症状表现较重,颈椎发生侧弯或呈前屈位,多为转侧或后仰明显受限,翻身困难。由于椎体内在平衡,周围肌群发生保护性痉挛,按压颈椎棘突正中有明显压痛并向肩背放散疼痛。
19.落枕后应如何治疗?
对于落枕的要根据落枕的类型、程度去考虑应该怎样治疗。一般属于肌肉损伤类型的落枕。为一种暂时性肌痉挛紧张,肌纤维组织伴有一定的水肿与无菌性炎症反映,具有自然恢复的趋势,大部分患者靠自然恢复在一周内多可获愈,关节型落枕反映于骨关节结构的紊乱变化,症状反映较重,颈部发生明显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日常工作与生活。运用常规的家庭物理疗法很难解决关节结构的错缝,医院找医生或正脊师诊治,进行牵引、手法复位。一经复位活动功能可以当即改善,疼痛症状可随之减轻。切忌找他人(非专业医生或正脊师)随意按揉推拿,以防发生严重后果,经医生复位后可在家中配合一些理疗、中药敷等康复方法,短时间内即会获得康复。
20.频繁发生落枕说明什么问题?
频繁发生落枕的病人与偶然发生落枕的表现有所不同,落枕后除肌肉症状外,多表现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状。其实引起病发的因素关键在于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后,椎体间隙变窄,椎体边缘与小关节突增生,由于韧带发生松弛椎间关节的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了颈椎的内在平衡失调。因此降低了对睡眠时体位的耐受能力,睡姿与体位稍有不良就会发生像落枕样的症状。甚至在正常情况下也会感觉到晨起颈肩酸痛。频繁的落枕说明了颈椎已存在一定的退行性病理变化,为颈椎病早期阶段所反映的一中表现。
21.什么叫颈椎小关节紊乱?引起颈椎小关节紊乱有哪些因素?
颈椎小关节紊乱为颈椎关节结构的一种小错动变化,中医称为“骨错缝”。正常的小关节有严谨的对合关系,周围由关节囊包裹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当外力作用和某种因素的作用波及下,导致小关节的吻合关系发生变化出现错动、偏移,现代医学称为小关节紊乱。引起小关节可有以下几种原因:
(1)颈部扭挫伤因素。
(2)慢性劳损因素。
(3)睡眠体位因素。
(4)退行性变因素。
22.颈椎小关节紊乱有哪些表现?
颈椎小关节紊乱涉及了关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于颈部歪斜,活动功能障碍,由于内在平衡失调,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颈部发生牵涉性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身体转侧时稍有牵动头颈,即可发生剧烈疼痛。由于颈椎侧弯,可使椎动脉发生扭曲。多数病人发生头部供血不足而伴有头晕症状,临床检查时颈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明显紧张,颈椎侧弯畸形,颈部活动对多以侧转、后伸为明显受限,发病部位有明显的压痛与扣击痛。
23.颈肩肌肉劳损是怎么回事?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颈肩肌肉劳损为一种陈旧性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损伤为搬抬背扛重物或体育运动中的投掷、举重等用力过猛,肌肉发生扭曲牵拉损伤。亦可由于颈肩跌仆挫伤等外力因素直接发生软组织损伤。伤后肌纤维组织发生充血胀肿。由于早期处理不当或后期恢复不良,肌纤维组织发生增厚、粘连,使肌肉的弹性与张力降低而迁延不愈形成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无明显外力致伤病史,多由于扶案工作与低头操作,颈肩长期处于一种体位,肌肉在一种姿势下长期、长时间的受到牵张,或长期从事搬运、机械操作等职业,颈肩部肌肉受到一种动作的过度频繁牵拉,超负荷的肌肉运动而导致肌肉发生肥厚、肌纤维组织的弹性减退。亦可由于颈肩部感受风寒湿的侵袭,造成气血凝滞、经络不通,使肌肉的微循环发生,出现僵硬,弹性降低,肌张力受到影响而发生劳损。
24.哪些原因可引起少儿颈椎寰枢椎脱位?
少儿颈椎寰枢椎脱位并不少见,少数患者由外伤引起,多数则由于炎症的因素间接所致脱位。外伤因素多由跌仆时头部触地挫伤或翻跟斗时头部过度屈曲,亦可由于颈部突然屈转发生损伤。炎症因素来源于鼻咽喉部的感染,包括化脓性或特异性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咽喉脓肿、鼻咽腔炎、急性颈淋巴腺炎等。由于炎症的影响波及,使颈寰枢椎关节、韧带发生松弛,颈部肌肉发生发射性痉挛,颈椎在失稳状态下寰枢椎侧块被枕骨和枢椎挤卡而前脱位,亦可受长肌、头前直肌、头长肌的挛缩而发生旋转性单侧脱位。
25.寰枢椎脱位有哪些表现?
寰枢椎脱位后表现于颈部疼痛,颈胸锁乳突肌,颈斜方肌紧张痉挛,颈部歪斜,颈部旋转时疼痛加重,头部置于前屈位时引起头痛反应。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颈部有------轧音。患者常反映枕部麻木或头颅前倾与下坠之感。部分病人出现上肢麻木、无力、下肢行走无力、走路步态不稳等症状。
26.少儿寰枢椎脱位有哪些治疗方法?
少儿寰枢椎脱位应请医生或正脊师进行手法复位。由于炎症间接造成脱位者应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消除发病因素。复位后应用颈围领进行固定保护,待以关节囊、韧带进行修复。一般固定3~4周即可。
27.何谓斜颈?
斜颈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头颈歪斜现象的统称,是儿童期较常见的疾患。由于尚未得到及时的矫正治疗,斜颈现象与畸形可以延续到成年。随颈部的畸形变化,面部五官可随之偏斜,因此在幼儿期及早发现,进行正确的矫正,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8.斜颈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形成斜颈的原因为多种因素,最常见的肌性斜颈主要是由于患儿出生前胎位不正,头颈部扭曲,致曲侧颈部的肌肉(主要是胸锁乳突肌)血运发生障碍致肌肉变性逐渐挛缩,引起颈部两侧肌力平衡失调,使头部偏向变性挛缩的一侧,形成头颈侧倾。也可由于颈部骨骼因素导致斜颈,如颈椎椎骨的先天性畸形,称为“骨性斜颈”。亦可因一侧耳朵听力减退,当注意倾听时,便出现头颈歪斜的姿势,或因眼部疾患,视物时两眼不能协同正视,尤其是当注意视物时,须将头略倾斜以调整两眼的视觉出现斜颈状态,这类颈部肌肉骨骼以外的疾病导致的斜颈称为假性斜颈。
29.斜颈有哪些治疗方法?
由于斜颈的发病机制不同,根据其病理变化分别采用手术与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
(1)肌性斜颈,对于轻度挛缩的婴幼儿可采用非手术疗法,进行按摩治疗。以舒通经络,调和气血,消瘀散结,使挛缩的肌肉获得松解,筋结得到消散。
(2)骨性斜颈,由于颈椎骨骼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须根据骨骼畸形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方法的矫形手术治疗。
(3)假性斜颈,因耳疾所致的假性斜颈,则需分别到耳科、眼科进一步检查,确诊后进行相关的治疗。
30.颈椎的生理曲度有什么特点?
人体在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颈部似乎是直的,但其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有一段向前突出的弧度,这一弧行的突起,在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颈椎生理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椎间盘前缘厚后缘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可以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震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可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31.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如何?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1)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患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有异常变化者,应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对临床上无症状和体症,只是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但要对X线片上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颈椎病根据症状与体症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和脊髓型。
32.哪种颈椎病患者易产生眩晕症状?
有不少颈椎病患者就诊时诉说有眩晕症状。症状发作时可有旋转、摇晃等感觉,在头颈部活动或姿势改变时诱发及加重,恢复姿势则能缓解其症状,故称体位型性眩晕。
眩晕症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双侧椎动脉供给大脑血流量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供脊髓,脊神经根等组织的血流量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颈椎屈伸时对椎动脉张力影响不大,不会引起供血障碍,但在向一侧旋转和侧屈时,因增加了该侧椎动脉张力以致供给大脑的血流量减少,此时,正常人往往可由另一侧椎动脉代偿,以保证大脑,脊髓、脊神经根等的正常血液供应。
33.颈椎病患者手指麻木是怎么回事?
颈椎病患者手指麻木有一定的特征性,或是桡侧二指或三指(大拇指、食指或合并中指)、或是尺侧二指或三指(小指、无名指或合并中指),五个手指全麻的较少。可累及前臂、上臂,常伴有握力降低的现象,或局部肌肉痉挛。这是由于颈椎髓核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刺形成和小关节松动等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牵拉与压迫,可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反应性水肿,椎管狭窄使神经根处粘连,产生手指麻木症状。
34.为什么有些颈椎病患者会出现下肢症状?
有些颈椎病患者除了颈项部不适外,最明显的特征是下肢麻木、疼痛、无力,同时伴有明显的跛行、颤抖、步行摇晃、跌倒等现象。这种下肢症状是脊髓型颈椎病所特有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是因为椎体骨质增生,髓核脱出后形成粘连、机化无法回纳等原因造成脊髓持续性压迫,或当颈椎活动时脊髓在凸出部来回摩擦,使脊髓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症状。也可由于通过交感神经的间接刺激或脊髓血管的直接受压或受刺激,造成相应部位的缺血,产生瘫痪症状;先天性椎管狭窄等也是不容忽视的症状。
35.什么是项韧带钙化?为什么颈椎病患者易出现项韧带钙化?
颈椎病患者在发生椎间盘、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退变的同时,长期的过度负荷和劳损也导致了包括项韧带在内的颈椎有关韧带的退变。在椎体失稳、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情况下,早期可以使项韧带纤维增生或硬化,后期则因致慢性长期的刺激,碳酸钙和磷酸钙不断沉积于与病变椎体相一致的局部而发生钙化乃至骨化,由于项韧带的局部硬化与钙化,可直接对颈椎起到制动作用,从而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减缓颈椎病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这种变化是一种人体自然的、本能的防御机制的产物。
联系方式
-或-转
或zq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dzz/1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