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晚稻萧然在野,晨起清寒有霜。
村外阡陌岑寂,林下深红浅黄。
看了多首有关霜降的诗作,觉得这首略有那么点配南宁的清秋。当然,晨起有霜,那是不可能的。
近来,不少朋友感慨,南宁总算有个秋天了。是啊!没有“一夜入冬”的惊险,可以享受天高云淡的秋凉,多好!不过,今年的秋天,着实是来早了些。往年,南宁大约霜降时节入秋,今年随着第一场冷空气南下,秋天竟然就这么安营扎寨了。
据说今年是凛冬。真不真无从考究,不过早晚温差确实大了些,保持身心愉悦与身体健康,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霜
三候
降
.10.23
霜降时节,秋时已暮,秋曰素秋,风曰谢风,辰曰霜辰,草曰衰草,木曰疏木。古人将霜降的物候描述为: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易发疾病
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自然界阳气将日衰,此时阴气更胜于前,因此一些呼吸系统、心血管、风湿系统疾病便“跃跃欲试”。
01
呼吸系统疾病
早晚温差大,使得一些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难以适应,感冒发烧以及其他一些呼吸道疾病发病增多,如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
02
心血管疾病
气温骤降,人体的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等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因此,秋风瑟瑟之中,切忌受寒,注意保暖尤为重要。
03
风湿系统疾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尤其霜降天气转凉时更易发生。此时老年人应适当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
目前,一些年轻女性仍然穿短裙,吃冷饮,也应尽量克服,避免膝关节及其他病变。
霜降养生
01
心情调养
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是霜降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七情之悲忧,霜降之时天气渐冷,阳光减少,风起叶落甚至凄风冷雨,容易引起人们心中的凄凉之感,尤其老年人易产生孤独凄凉感,家人应因势利导,积极宣泄,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02
饮食调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民间有谚云:“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霜降进补的重要性。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此时,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柠檬等。
此外,霜降时还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咽痛、高血压等病症。因此,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痔疮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03
运动养生
霜降时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在运动前应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损伤关节。
有些老人在做运动时,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左右摇晃动作,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半蹲时骸面压力最大,摇晃则会加重磨损,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霜降时也可练“九月中坐功”,以防治腰腿疼,具体方法是:每日凌晨5点时,平坐于地上或床上,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5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此功法可预防、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痛等。
霜降食谱
莲藕墨鱼汤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以莲藕、墨鱼为主食材煲的汤,适宜全家人食用。
功用:墨鱼养胃补气、莲藕凉血活血、莲子健脾清心。
做法:莲藕一斤、莲子一两、墨鱼干一道两只(鲜墨鱼一只即可哦、)肥猪肉一两、陈皮半个、枸杞20粒、生姜3片。
1.提前几小时用清理墨鱼、莲子。
2.莲藕切片,墨鱼不要拆骨,连骨一起煮。
3.所有原料一起入锅加冷水炖煮、起锅后将墨鱼骨取出。
川贝银耳炖雪梨
功用: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做法:银耳、红枣、雪梨、川贝、枸杞。
1.雪梨洗净,切开去核,切成小块;银耳用温水泡发、洗净去杂质后撕成小块。
2.将银耳、川贝和雪梨放入砂锅中,加入1升的冷水,放入冰糖,中火炖开后转成小火煲两个小时。
3.放凉后按个人喜好加入蜂蜜食用。
银耳白果粥
食材:糯米克、银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少许。
做法:将银耳洗净,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热水烫过切成两半。文火熬煮糯米成粥后,再放入银耳、白果和枸杞,煮开即成。
功效:养阴润燥、益肺止咳。适合秋季服用,以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干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山药百合糯米粥
做法:将百合、陈皮洗净,山药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煮烂后,放入糯米煮成粥即成。
作用:健脾益气、温中暖胃,适合平素脾胃较为虚弱者。
壮瑶医养生疗法
神
龙
灸
此法以姜渣或姜汁敷于整个督脉及膀胱经,并在姜上再铺艾绒,点燃施灸,一共灸三壮。本法有很好的温阳祛湿的功效,尤其对阳气不足,腰膝酸冷,手脚冰凉有特效。
适应症:
手足冰冷,痛经、宫寒不孕;
预防、保健、抗衰老;
治疗强直性嵴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化性关节炎、骶骨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等。
(如有需要,医院四楼治未病中心咨询。)
壮医防治风湿病特色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李凤珍主任医师。
本疗法适应症较广泛,各科疾病均可应用,主要用于寒毒、瘀毒所致之病症。主要用于发旺(风湿病)、痧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核嘎尹(腰腿痛)、颈椎病、肩背酸痛、麻抹(麻木)、肢体麻木、“甭裆呷”(半身不遂)、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痹冷疼痛不适、骨折愈后瘀积、“林得叮相”(跌打损伤)、“巧尹”(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是用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达到治病目的。具有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止痛消肿、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等功效。
主要用于火毒、热毒炽盛的阳证、实证、热证。如痧病、外感发热、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跌打损伤瘀积;颈肩腰腿痛,腱鞘炎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疳积、急性咽炎、目赤肿痛、昏厥、中暑等;疮、痈、无名肿毒等。
壮医火攻疗法
壮医火攻疗法是采用经过酒精、药材等炮制过的药枝(如鸡血藤、追骨风、牛耳风等),点燃一端待明火熄灭后,用暗火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间接在患者关节肌肉痛处的皮肤熨灸。
主要适用于风湿病关节疼痛或伴肿胀而关节局部灼热不明显、功能活动受限者;肢体痹冷;风寒头痛或痛经等。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用经过壮药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灼灸患者体表的穴位或部位的一种灸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适应症广,主要适用于痧病、胃脘痛、头痛、头晕、风湿关节疼痛等内科疾病;带状疱疹、慢性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痛经、附件炎、带下病等妇科病;小儿疳积等疾病。
壮医贴敷疗法
壮医敷贴疗法是用壮药调和而成,具有疏通龙路、火路气机,祛风散寒、除湿,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功效,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风湿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免疫力低下儿科疾病等。
壮医药熨疗法
壮医药熨疗法是将相关壮药水煎成药液,利用侵泡了药液的毛巾,熨烫于治疗部位,借助药力、热力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主要适用于寒毒、湿毒、风毒、痧毒、瘀毒所致的病症,如发旺(风湿病);痧病(感冒);麻邦(中风偏瘫)、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痹冷疼痛、萎软无力;颈肩腰腿痛、骨折、跌打损伤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哮喘、慢性咳嗽、鼻炎等;痛经、闭经等妇科病。
广西名中医|李凤珍
李凤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病主任、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常务委员、广西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技术传承人。
长期从事风湿病的壮医诊治和研究,擅长壮医治疗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银屑病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
出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门诊四楼风湿病科门诊
风湿病科联系
门诊:-
住院:-、
审核把关:大壮壮
内容生产:小壮壮
图片:小壮壮&鱼雷
(部分来自网络)
特别鸣谢:风湿病科
治未病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dzz/1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