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起效时间
火热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已经过去
坊间传言要连续贴三年才有效果
但有不少患者已经开始明显改善了症状
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
“腹泻”案例
H女士,52岁,临海杜桥人,行政管理工作。
主诉:大便7-8次/日,已半年。患者晨起即要如厕腹泻。曾在当地服用“中药”数月,有缓解。但苦于中药煎服,寻求“穴位贴敷”治疗。
查体:脉弦,两侧关脉弱,舌淡红,边有齿痕。
辨证:脾胃气虚,肝血不足
选穴: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天枢、神阙、气海等。
贴敷后第二日,主动电话告知大便明显好转,全天大便仅2次。
“咳嗽咳痰”案例
C女士,66岁,退休公务员。
主诉:咽喉部不适伴咳嗽咳痰5年。
现病史:既往体质尚可,年行左耳手术后开始出现咽部不适,常有咳嗽咳白痰,还有便秘、睡眠质量不佳,起夜多、腰部怕冷、胃部怕冷、咽部怕冷感。
查体:舌红苔薄黄,舌根部明显,尺脉沉。
辨证:脾胃不足,肾阳亏虚
选穴:廉泉、天突、列缺、照海、足三里、三阴交、脾胃肾俞,中脘、神阙、建里等。配合刮痧。
第二日复诊:患者诉睡眠明显改善,无咳嗽,食欲较前增加,有饥饿感。
“吹风腹泻”案例
H女士,31岁,医生,二胎妈妈。大宝5周岁,小宝10个月。
主诉:腹部冷,吹风即腹泻4年。
现病史:4年前严重久泻后出现腹部发冷,吹风即泻,夏天仍要腰腹部系带保暖,后背发冷,颈肩部胀,有慢性咽炎。
查体:舌淡红苔白,地图舌、有裂纹,胖大、边有齿痕。脉弱。
辨证:气血亏虚,肺脾胃气虚
选穴:上巨虚、膏肓、大椎、天突、神阙、肓俞、天枢、气海、关元、大肠俞、关元俞、次髎、腰阳关等。
5次后复诊:吹风腹泻明显改善,敢吹电扇了,腹部、背部怕冷明显改善,咽部不适不明显,“从未如此好过”是患者的原话。
小儿纳差案例
T小朋友,男,5周岁,体瘦。
主诉:纳差、大便溏稀、遗尿2年。
现病史:体瘦,挑食,大便溏稀,有时拉裤子上,遗尿。
查体:舌红苔白腻,掌纹细,红白点。
辨证:脾肾气虚
选穴:脾胃大肠俞、次髎、神阙、天枢、气海、建里、列缺、照海、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等。
5次后复诊:挑食改善明显,大便较前好转,遗尿仍存在(继续治疗)。
穴位贴敷一定要三伏吗?
穴位贴敷是祖国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
和针灸、中药是同宗同源的。
都是基于中医中药基础理论上。
贴敷时间以“三伏”最佳,
但平时一样是非常有效地治疗手段,
贴敷时间没有限制。
穴位贴敷大有不同
纯粹手法调理,解开筋节——开穴
望闻问切辨证,千人千穴——定穴
定时随访观察,随证加减——辨穴
预约
贴敷注意事项
一、极少数患者贴敷后皮肤会因色素沉着而留下永久性黑色印记,如果患者忌讳,可不选择该疗法。
二、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不适宜。
三、皮肤长有疱、疖以及有破损者;皮肤过敏期间,瘢痕体质、皮肤易感染体质者;对贴敷药物有明显皮肤过敏者均不适宜。
四、哮喘正在发作、咳嗽剧烈、发热患者,疾病的急性期或加重期均不宜。
五、哺乳期、备孕期、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不适宜贴敷。
六、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进行贴敷治疗。
七、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ys/1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