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中药守秘难解有毒质疑国家机密成挡箭牌
连日来,云南白药修改补充药品配方一事仍然没能消除消费者的隐忧。此前,云南白药一直以“触及国家秘密技术可不公然”为由,谢绝在其说明书中标明涉嫌毒副作用的配方。专家指出,这1事件的背后本源在于医药市场监管滞后。
围绕云南白药是不是含毒的争议并不但限于近日。在2003年、2009年和2010年,前后有三起案例指向云南白药所含有毒成份致使中毒,也曾引发舆论关注。但云南白药团体以“触及国家秘密技术”为由谢绝提供配方。由于核心证据缺失,法院均将诉讼驳回。
了解到,自1956年以来,云南白药的配方、工艺确切被国家肯定为国家秘密技术。对于此次“涉毒”风波,云南白药称,药品配方中草乌所含乌头碱类物资的毒性已在加工进程中得以消解或减弱,产品安全有效,新的说明书中也标明药品含有草乌,其余成份略。
但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云南白药作出回应和修改,许多消费者依然表示难以吃下“定心丸”。除云南白药,近年来,同仁堂(18.39,0.61,3.43)的牛黄解毒片和牛黄千金散、汉森制药(32.20,-0.22,-0.68)四磨汤等中成药也曾因使用一些含毒的药材而引发争议,涉事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方常常一味躲避而不提供具体的科学解释,消费者的疑惑自然难以消解。
早在2010年,有媒体报道称,云南白药在美国销售的产品成份表中,详细罗列了其配方。在2013年2月,香港卫生总署检出云南白药含有乌头碱毒物责令下架相干药品,云南白药称配合港署补充完善相干产品注册程序后已恢复销售。在香港一家药店买到的云南白药散剂中看到,说明书中明确用中英文标明药品含有三七、冰片等成份。
这不免让消费者发出疑问:为什么云南白药的国家保密级配方却在海外公布?据业内人士解释,这源于中外不同的注册法规,某些国家和地区要求必须公布成份,而在国内,被列入国家级中药保护品种的处方是可以不公然的。
这类两重标准明显加重了消费者的质疑。其实早在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列出了28种毒性中药品种,生草乌、蟾酥、雄黄等均在列。2013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中,重申落实《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要求相干企业在说明书中标明毒性名称,并增加警示语。 一边是中药企业要保护配方秘密保护本身发展,希望为中药发展谋求安全环境;一边是消费者要求知情权、健康权得到切实保障,质疑“国家机密”成为企业公布信息的“挡箭牌”。如何在两者间寻求平衡,中药企业仿佛已堕入“守秘困局”。
“公布部份毒性配方并不会致使秘方泄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波认为,某些阶段的保密是出自保护国家级药品的知识产权的斟酌,但根本解决这1问题的途径在于申请国际专利,而不是瞒着消费者。
山东大学法学副教授潘昌新认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关系民众生命安全,信息公然透明显得更为重要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使人遗憾的是,我们对推动中医药还是要靠法律制度建设的意识觉醒得太晚。
现代社会迫切要求中药有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精确描写,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真正让中药规范起来还需继续完善相干法律。而在中医药立法切实推动之前,公然告知消费者哪些信息,考验企业的良知,也考验他们对本身的品牌形象的珍视与否。”潘昌新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ys/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