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0.html
治疗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养胃。不过在养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容易陷入误区,导致了不仅不能养胃,反而还伤害了胃。我们一定要正确掌握养胃的方法,不要陷入误区,避免胃越“养”越伤。
养胃七大误区,你中招没?
误区一:胃不好一定要忌辛辣
研究发现低浓度辣椒素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是促进胃粘膜愈合的重要因素,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大蒜还能破坏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但高浓度的辣椒素对胃肠粘膜,尤其是糜烂和溃疡面有刺激作用,不利于胃肠粘膜的愈合。而且高浓度的辣椒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容易引起腹痛腹泻。
正确做法:胃病患者可以适量吃微辣的食物。
误区二:少吃多餐
对于有胃糜烂和溃疡的患者,家属会告诉他们要少吃多餐。事实上,食物一旦进入胃中,就会刺激胃黏膜。如果少吃多餐,会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不利于胃糜烂和溃疡。
正确做法:胃炎、糜烂、溃疡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不要过分强调少食多餐,有利于胃溃疡和糜烂的愈合。但慢性胃炎患者,尤其是消化不良、胃下垂的患者,要多吃几餐。
误区三:进食稀饭
过去人们认为胃不好的人应该进食稀饭,粥容易消化。现在研究发现稀饭没有经过咀嚼,无法与唾液相搅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初期消化。稀饭水分多,到了胃里,容易稀释胃液,甚至影响消化。而且稀饭容量大,吃完胃里压力增大,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
正确做法:肠胃不好的时候吃松软的米饭,做饭的时候比平时多放点水。但是急性肠胃炎的时候,可以连续几天吃米粥。每餐都需要新鲜熬制的粥,可以减轻肠胃负担,补充因呕吐、腹泻而流失的水分。
误区四:牛奶可以养胃
喝牛奶会促进胃酸分泌,比平时多30%,胃酸过多是导致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牛奶中的乳糖容易引起腹胀腹泻,尤其国人乳糖酶缺乏者较多。
正确做法:食道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酸过多的患者,以及喝牛奶后腹胀腹泻者,不宜喝牛奶。
误区五:多喝姜水
大家都听说过喝姜水可以暖胃。所以一旦发生肠胃不适,很多人喜欢喝一杯姜水,但这种做法偶尔可以,不能长期使用。因为生姜是一种刺激性食物,如果胃病患者大量饮用生姜,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过多的胃酸,加重胃部不适,引起胃痛等症状。
正确做法:只有吃了寒凉食物或腹部着凉后大便稀、腹痛甚至腹泻的患者,即中医胃寒,但胃黏膜无明显炎症、糜烂、溃疡的患者,才可以适当喝生姜红糖暖胃。
误区六:不能喝茶
对于胃炎、糜烂、溃疡患者,医生会建议患者不要喝茶,尤其是浓茶,因为茶多酚会刺激胃黏膜,尤其是新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对胃的刺激更大。
正确做法:但不是所有的茶都不能喝。熟茶,如普洱茶、红茶等,对胃有帮助,但切记不要空腹喝浓茶,因为有茶碱,对胃黏膜也有刺激作用。
误区7:烧心胃热用冷饮解决。
胃灼热或烧心是由胃粘膜炎症、溃疡、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胃热的时候喝冷饮。水会稀释胃液,暂时缓解胃热症状,但冷饮中的糖分会刺激胃酸分泌;喝的过多会增加胃内压力,更容易反流,损伤食道;冷食会诱发胃肠痉挛,使胃黏膜缺血,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甚至导致腹痛。
正确做法:胃热或烧心时,喝少量温水可暂时缓解症状,不会造成胃部损伤。但要看医生,做胃镜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抑酸药或止酸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zlyy/1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