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前,一定要先避免的4大误区

 

导语

小儿推拿不用吃药打针,就能对小儿厌食、睡眠不好等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很受家长们的青睐。做小儿推拿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懂得辨症,会使用不同的手法。不懂辨症,很可能恐怕耽误病情。一般的小儿保健推拿有不少的误区,家长在接触中一定要注意避免。

误区一小儿推拿的次数越多越好

现象:有些家长觉得小儿推拿好,有时间就给小孩做推拿保健,一天三次,一次半个小时。

正解: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不用那么频繁地做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的次数和时间,与孩子的身体状况、年龄大小以及手法等有关系,推拿一次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通常一天做一次推拿即可。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可每日推拿两次,慢性疾病则可隔日推拿一次。

误区二家长自行给孩子做推拿

现象:有些家长自己到网上去学习推拿手法,学习穴位,有的去上公益课,没有很系统的学习手法和穴位,对推拿并不熟悉。

正解:如果家长不熟悉推拿,自己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最好不要给孩子做小儿推拿。穴位认得不准,手法用得不对,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对孩子身体不利。此外,如果家里请有家政人员,市民也要注意,看看家政人员是否经过了正规系统的学习推拿,是否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再让其给孩子做小儿推拿。

误区三小儿推拿前可不进行辨症

现象: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感冒了,也不分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感冒,就给孩子做推拿。

正解:小孩的病症不同,采用的手法不同,比如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在推拿时用的手法就不同,有些要补的手法,有些要泄的手法,因此要懂得辨症。其次,有些手法就算是同一个穴位,手法轻是补,手法重是泄,到底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要根据病症来定。

误区四用成人手法给小儿推拿

现象:有些家长自己知道一些成人推拿的手法,知道按某个穴位的作用,于是也用这样的手法给孩子做推拿。

正解: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不同,与成年人推拿相比,小儿推拿要比成年人的轻柔,小孩子的一些穴位,如七节骨等,只有12岁以下的孩子才有感应,而天河穴也是小儿推拿的特有穴位。此外,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不在手法上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首先说食物,食物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能量、热量。如果孩子吃得过多,就会积食生内热,中医上叫“积食郁热”,老百姓叫“食火”。说白了,就是吃得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这时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时地消化吸收。这样一来,它会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

食物没有被及时地消化吸收,就会郁积生热化火。我说积食是小儿生病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是因为如果有积食了,就相当于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要倒了,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很多家长都想不到的问题。

1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2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3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黄大夫为啥看小儿病那么神,他就明确跟家长们讲,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门诊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儿,把脾胃功能调好了,肺炎也跟着好了。中医上有“杜痰”的说法,可以预防肺炎。为啥是这个“杜”呢?防微杜渐嘛,“杜”是杜绝的意思。

4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门诊上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小孩子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5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门户,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所以,中医上给孩子治咽炎的时候,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药以外,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的,病就好得快。

6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前额属脾胃,两侧属肝胆,头顶属心肺,后脑属肾。孩子前额疼,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7积食与便秘

再说一个积食与便秘的多米诺骨牌。古代有个小儿方面的医书非常有名,叫《幼科发挥》,上面说:“太饱伤脾”。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也可以理解为腹胀、积食。所以,就会有:太饱伤脾→脾常不足→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所以,有些家长一看孩子便秘了,给孩子吃点泻药吧!虽然当时有用,但过后更严重。因为它的病根儿不在那个位置。打个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积在肠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肠道里的水少了,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让孩子喝水,河(肠道)里的水多了,船自然就能起动了。如果孩子便秘比较轻,多让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那可以吃一点消积导滞的中药,孩子便秘也很快就减轻了。

8积食与便秘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中医上说,积食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所以积食会导致泄泻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在门诊上,家长大多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懂不问”,把啥都交给大夫。还有一种是“自作聪明”,大夫开的药,他给减个半啦,换个药啦,加个药啦。还有些家长会“问”(客气地说叫问,不客气地说叫吼)大夫:孩子都烧两天了,为啥不给开抗生素?有些家长会懂点中医中药,给积食腹泻的孩子开药的时候,家长一看,会反问大夫:“孩子拉肚子都拉成这了,咋还给开通肚子的药呢?”哎,这一点得让家长们长长学问。中医上有个说法叫“通因通用”,说白了就是“以通治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明确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就拿积食腹泻来说吧,食滞内停,阻滞胃肠,导致腹痛泄泻,这时候不仅不能止泄,相反当消食而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积食去而泄自止。

9积食与盗汗

再说个多米诺骨牌: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小儿为纯阳之体,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这类孩子,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很快盗汗就消失了。

10积食与舌苔剥落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11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12积食与贫血

《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13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这时候,光用一些外用药肯定不行,还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药,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

赞赏

长按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有什么中药制剂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zlyy/6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