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秋冬季疾病

 

医院儿童保健科

大主任王华

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6年,对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和管理有较新认识,尤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儿童早期发展水平评估、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指导、高危儿管理等较为深刻的见解。

小儿为何在秋冬季易患病

在秋冬季,天气逐渐变凉。小儿常因机本不能很快调节适应而出现抵抗能力下降。因此病原体就有可乘之机,尤其是冬季,易发生病毒感染流行。

1、患病率高

2、易感性高

3、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

4、季节性强

秋冬季容易患何种疾病

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流感。再一类是消化系统疾病。如:轮状病毒所致秋季腹泻;支气管哮喘在这个季节容易发病。部分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等。

预防秋冬季的常见病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积极治疗疾病。如:营养不良、消化不良、佝偻病、贫血。

3.鼓励孩子多在户外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4.讲究卫生,适度增减衣物。

5.合理喂养,不偏食,不挑食。

6.避免到空气污浊的地方,避免被动吸烟。

7.注意与患病孩子隔离。

8.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9.秋冬季尽量让孩子少去公共场所。

10.注意小儿居室通风,流感流行期可以用食醋蒸汽熏20分钟。

11.家族成员出现病毒感染者,应避免护理小儿。

预防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最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尤其在秋冬季易反复发作。因此在发作得到控制后,应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达到减轻和减少发作的目的。

1.尽量找出哮喘的诱因,避兔接触过敏原

2.鼓励患儿坚持体育锻炼,增加免疫功。

3.应坚持用药。如:顺尔宁、普米克、喘乐宁喷剂等。

4.应采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来进行预防。

秋季腹泻

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流行广泛,是秋多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多见于婴幼儿,多于每年10月底至12月之间为病高峰。

临床症状及预防发病急,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轻至中度发热,腹泻每天十几次至数十次。水样便,可有脱水,甚至酸中毒病程约1周左右,多可治愈。

如如何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

注意饮水卫生。

合理喂养婴幼儿,不暴饮暴食。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粪便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发。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一般病程5~7天。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莫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流感V、副流感V、呼吸道合胞V、腺V、鼻V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

主要症状

(1)局部症状和体征: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节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9~40度,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预提防倡

(1)合理喂养:新生儿早开奶,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幼儿不挑食、偏食。

(2)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

(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及抗寒能力。

保健预防

秋冬季湿度下降,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忽冷忽热,尤其是在一天中气温温差比较大,早晚凉风袭人,中午又太阳灼人,幼儿易感冒。但幼儿活动量大,如添加过多衣服,孩子就容易出汗,血液流动增快,散热功能加强,加速散热,由于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外界的急剧变化,当秋天的凉风吹来时,幼儿调节失去平衡,出现发热、咳嗽,流鼻弟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低或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气管炎,肺炎等。做好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秋季易患病的预防工作。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则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多。上呼吸道感染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护理不当是小儿患呼吸道感染的触发因素,正因为小儿在生理和解剖上存在着薄弱环带,我们应该倍加注意,科学护理。

1.刚入秋季不要给孩子添加过多的衣服,睡觉时也不要盖得过厚。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因为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只能是越加越多,到了真正的寒冷季节,就没的加了。最好的办法您与小儿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小儿就不会冷,小儿虽然没有大人耐寒,但小儿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会安静。在平日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父母或老师给孩子冻着了,他们都很会给孩子保暖。

2.每天为孩子准备长短、厚两套衣服到幼儿园,让老师根据天气变化孩子增衣服,当孩子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让孩子静下来,擦干汗水,等到孩子不再是流夹背时,脱掉一件衣服,再放孩子去玩。

3.秋燥食粥最适宜,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把它一些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益处。

4.应该让孩子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小儿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5.培养孩子穿衣、穿袜、穿鞋、洗手洗脸、擦汗等自理能力和主动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表达能力。

6.对孩子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

7.让小儿到大自然中去锻炼,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数父母都是怕孩子冻着,很少有怕孩子热着的,早早就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天气刚刚有些凉意,就闭门闭窗这无异于剥夺了小儿在大自然锻炼的机会。

8.当幼儿患感冒时,应对症下药,不要乱服过多的抗感冒药,抗感冒药多数是针对流涕、喷嚏症状的,当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减轻了,但呼吸道黏膜却干燥,不但不能清除病毒,还可使细菌乘虚而入,发展致下呼吸道感冒,就象不严重的咳嗽,尤其是痰多时不宜服用镇咳药是一个道理。多休息、多睡眠、多饮水、适当退热、注意护理、勤看医生是治疗感冒、预下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

9.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被传染。

10.注意休息,保证孩子的午睡和晚上睡觉的时间和质量;运动适量,动静交替。

定期体检好处多多

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宝宝生长发育不仅要注重体格生长发育,智能、运动能发展,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zz/10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