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堂家庭健康时代传递健康,传递关爱
急性咽炎
概述
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单独发生,也可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秋冬及冬春之交发病率较高。与中医相对应的疾病多为风热型“喉痹”。
病因
西医:病毒感染,以萨科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还有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为主;以及粉尘、烟雾等刺激性因素。诱因主要是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中医: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为风热邪毒乘虚侵犯,从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痛而为喉痹。此时邪在卫表,故病情较轻,若由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则出现胃经热盛之证候,病情转重。
症状
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咽痛,空咽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加明显,疼痛可放射到耳部。全身情况一般较轻,严重者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诊断要点
一、咽痛,吞咽疼痛加剧;
二、发热,体温可达39℃;
三、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峡部明显,悬雍垂水肿;
四、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治疗
西医: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食物,通便;给解热镇痛药;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对感染重者给抗生素;局部治疗。
中医:一、风热外侵,肺经有热。症见初起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全身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苔薄白或微黄。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比如银翘解毒丸。
二、邪毒传里,肺胃热盛。症见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痰涎多,吞咽困难,言语艰涩,咽喉梗塞感。全身症状为高热,口干喜饮,头痛剧,痰黄而粘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治以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温馨提示
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咽喉刺激。
慢性咽炎概述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与中医相对应的疾病多为虚火型“喉痹”。
病因
西医: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炎、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长期烟酒过度,或受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均可引起本病;职业因素(用嗓多者)及体质因素;多种慢性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等都可引发本病。
中医:以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为多见。诱因是各种刺激,如化学气体、粉尘、烟酒辛辣等。如迁延不愈、用药失当,则也可出现气虚喉痹、阳虚喉痹等。
症状
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干燥、痒、微痛等。由于咽后壁常有较粘稠的分泌物刺激,常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作呕,咳嗽时一般无分泌物咳出。全身症状不明显。
诊断要点
一、咽部不适感常有“吭”、“喀”等清嗓动作;
二、病程长,时轻时重。
此病可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等,药店无法具体诊断,了解即可。
治疗
西医:主要是忌烟洒,防粉尘,处理鼻及鼻窦疾病,恢复鼻呼吸,少用嗓,少作清嗓动作等对因治疗;通过运动和饮食提高免疫力;局部治疗
中医:一、肺阴亏虚。症见咽中不适,因咽痒而易引发咳嗽、恶心、干呕等,多于早晨较轻,午后及入夜加重。并可有午后颧红,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讲话乏力,舌质红或干、少苔。治宜养阴清肺,比如养阴清肺丸。
二、肾阴虚损。除上述咽部症状外,还可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痠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治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比如知柏地黄丸。
温馨提示
避免病因刺激比用药治疗更为关键。
咽喉肿痛时可使用咽炎贴,快速祛痛(3小时祛痛),无副作用、纯中药、无异味、不过敏;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直接贴在脖子上,如怕影响美观,就晚上贴,白天撕弃。
新鲜滚热辣2016年度岭南名医录出炉一氧化碳中毒最怕后遗症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zz/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