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吗?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是我们祖辈流传已久的中医生活智慧。今天,《城市俏佳人》嘉宾,中医思维生活践行者楚惠为你科普,冬病夏治三伏贴。
听听楚惠点讲三伏天
三伏天通常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简单说来,三伏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最热的时候,也被称为苦夏或者长夏。因而,学生们最高兴的暑期也安排在这段时间。
伏的意思是,体内和地底的阴气被阳气逼迫,藏伏于体内。这些蛰伏体内的阴气在冬天的时候通过身体发出来,就会表现为冬病。
冬病夏治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你知道吗?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大智慧,《黄帝内经》中就讲过: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慢性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泄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及女性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等的疾病。
夏治是指在夏季,利用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充沛的最佳时机,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要说“三伏贴”,先了解下什么是“天灸”。“天灸”一词的确切记载,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年间),民以朱水点额头,名为天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地介绍用天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疾病。而“三伏贴”是由“天灸”改良出来的一种贴剂。
三伏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体虚容易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泄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
★痛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等
★儿科:小儿哮喘、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慢性咳嗽、反复肺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小儿外感体虚、免疫力低下、慢性腹泻、遗尿、消化不良、厌食、生长发育迟缓等
注意事项1、轻度水泡属正常现象
三伏贴属发泡疗法。药物为芳香走窜的药物,贴药后可能引起皮肤表层起泡、有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度出水泡等,属三伏贴疗法的正常反应。如感到灼痛,可随时撕除。去除贴药后,如局部出现水泡乃正常现象,少量小的水泡可等待其自行吸收。若皮肤出现局部反应严重者,请及时到医生处咨询处理方法。治疗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温水洗澡。
2、孩子贴药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孩子的皮肤娇嫩,最好3岁以上的孩子才来贴药,孩子肌肤腠理疏松更容易吸收,因此贴药的时间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如大人贴药3~4小时,孩子一般只需要1/2~1小时即可。
3、高温出汗要注意
三伏贴期间多有高温天气,容易出汗,汗多时贴药有可能冲淡药物浓度,降低药物药效。
4、药物应现配现用
有些患者要求带走三伏贴药物回家给家人贴敷,此举不可取,芳香药物挥发性较强,暴露在空气太久容易导致有效成分丢失。
敷贴时间伏前加强:年7月7日—7月16日
初伏:年7月17日—7月26日中伏:年7月27日—8月15日末伏:年8月16日—8月25日伏后加强:年8月26日—9月4日
温馨提示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合!
1、感冒发烧者(体温超过38.5℃)、患有恶性肿瘤、皮肤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适合进行三伏贴。
2、特殊体质及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皮肤对药物极度敏感者也不适宜三伏贴治疗。
3、因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走窜的药物,孕妇不可进行三伏贴。
4、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适宜,月经量少或者处于月经末期的经期女性,则可接受治疗。
5、三伏贴的具体配伍、敷贴请根据自身状况咨询专业中医师。
和楚惠交流
▽
▲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cs/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