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
中医临床治疗四法
急性咽炎是咽结膜的急性炎症,常伴发于呼吸道急性感染。临床特点为:咽干灼痛,咳嗽。空咽时咽痛较剧。重者则有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针灸对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常于针刺后数分钟内止痛,多在几次内获愈。刺激方法,除针刺外,耳轮穴刺血也属常用,近年尚用灸法。
壹体针
主穴:天柱、合谷。
配穴:少泽、天容。
仅取主穴,症清重者酌加配穴。
天柱,针由后外侧斜刺,缓缓捻进至1寸~1.3寸深,行捻转结合小提插之法,使胀麻之感扩散到头部、肩部。
合谷穴深刺得气,天容穴亦宜使针感放散。
上穴均以中强刺激运针1分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少泽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日1次~2次。
贰刺血
主穴:阿是穴、耳背。
配穴:耳轮2、3、4。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一般先取主穴,每次只取1穴。
阿是穴针法:先令患者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医者以压舌板压住患者舌头,持三棱针依次点刺舌腭弓充血明显处3下,悬壅垂正上方充血明显处1下,针毕再用复方棚砂溶液漱口。
耳背穴针法:患者取坐位,暴露耳背,术者用手指揉搓患者耳背上部,使其静脉怒张,常规消毒该区,用三棱针刺破耳背上部怒张的静脉,穿刺点在耳的中外侧,速刺速拔,使血液自动流出,血尽为度,若血流出不畅或量少,可再次针刺或用酒精棉球试之,共挤压放血。同法治疗另一侧耳背。
主穴无效可改用配穴亦可迳用配穴。耳轮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刺双侧耳穴(共六穴),令针孔少许出血,未见血者稍作挤压。术后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每日3次。剌血每日1次,重者2次。
叁无烟灸
主穴:分为三线,以颈局部穴位为主,一线:任脉颈段,其中以廉泉、天突穴为主;二、三线:胃经颈段左右各一线,其中以人迎、水突,加小肠经天容为主。
配穴:少商。
采用三线灸法。
患者仰靠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持镜子对照颈部,一手持点燃的无烟灸条,先灸一线,后灸二、三线及其他穴位。
方法采用小幅度悬灸,距离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要求热力深达病位,如病人感觉病位象有泉水涌出,效果最佳。
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颈部灸时不宜说话和吞咽动作;灸条燃后的灰烬及时去掉,以保证效力;若热力一次不能透达病位,不可强求,多灸几次逐渐达到。每次30分钟,6次为1个疗程。
肆穴位敷贴
天突
药饼制备:桔梗、甘草、麦冬、薄荷、黄芩、板蓝根等12味中药按比例配制,碾成粉备用。
成人取药粉6克/次,做成直径约为2cm,高约为1cm大小的圆柱形药饼1个;儿童酌减至3克/次。取准穴区后将药饼敷贴于其上,并用6cm×6cm大小的胶布固定。贴24小时后取掉药后清洗皮肤。每日敷贴1次,3次为一疗程。
来源:北京针联临床医案
-END-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cs/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