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TT:
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忙着交际。我们总有处理不完的待办事项,todolist上永远排得满满当当。“忙”总成为我们拒绝健康生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钱花了可以再赚,但健康一旦出现问题便难以补救。是时候正视健康问题,与你的身体好好相处。
作者:JoyLiu
ID:FlourishingParty
授权TalentGuide发布
今天我几乎是怀揣着忏悔的心情伏案提笔,心中满溢的歉意不仅仅是因为这段时光我辜负了你,更因为我辜负了我自己。
我没有出现的原因很简单,我病了,从11月中旬开始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的身体一直在向我发出警告,但我好像一直不太愿意去面对这些信号:别烦我,你们没看到我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吗?你们不知道我每天要上课,看书,写文章,办活动,参加培训,还要跟好朋友探讨人生吗?
可惜身体不会因为我对它的忽略而变好。终于,我在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号这天晚上,因为连续3天低烧不退,不得不医院的急诊室。这7天以来我也一直昏昏噩噩,几乎都是睡过去的。
我想此刻这些文字是我写给自己的忏悔书,也是一份写给自己和亲爱的你的邀请,邀请你,从现在开始,跟我一起思考和实践,怎样跟自己的身体相处。
?等我忙完再……身体不相信你的谎言
年的8月开始,我慢慢放弃了自己每周坚持3次的游泳。我给自己的理由当然有很多:因为我太忙,游泳太浪费时间,我总可以找时间去跑个步补偿,还有无数个“等我忙完这一段“就去游泳的自我慰借。可事实是我连跑步也一起放弃了,我从不去健身房,而那个“等我忙完”的时间似乎一直都没有到来。
也许是因为之前的锻炼给我了一些挥霍的资本,年的下半年我每天还是疯狂的看书,写文章,办公益活动,应邀去各处分享,忙得不亦乐乎。那个时候我几乎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女超人,当别人问我:“Joy,你怎么总是看上去有用不完的精力?”时,我还洋洋得意的回答道:“因为我的品格优势里,排在第一名的就是热情和干劲儿,所以我总是感觉特别有活力。”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是逆了天的存在,既可以静下心一动不动的看上6个小时的书,也可以一天在3个地方主持3个不同活动。可惜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会因为自己对身体的忽视,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
我想一个人健康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这样的健康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年我得了3次急性肠胃炎,每次都让自己发高烧,高烧到必须打吊针才能退烧;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感冒,但每次我都告诉自己:没事的,多喝点水就好了。的确,开始的那几次感冒好像万能的“热水君”就可以抵挡了。但慢慢我发现我不得不吃药,而且好像感冒的时间也会拖得很长,有时几乎是2个星期。
可不要以为我因为这些身体的症状就“幡然悔悟”了,错,我变本加厉。因为每次感冒或者身体不适都会降低我的效率,所以每当我觉得自己病好了的时候,就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对自己“下狠手”,觉得这样才能弥补我所有被身体所“拖累”的时间。
就这样到了年的11月中旬。我刚刚参加了一个3天的培训,我记得当时跟我一起参加培训的朋友们说参加完培训的第二天上班好累,因为在培训里很消耗体力和脑力。当时我还记得自己很得意的说:我好像觉得还好呢,也不怎么累。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实在看不下去我的狂妄自大了,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的急性咽炎开始发作。但就到了那个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没事,吃点药就好了。可惜,我并没有好,而且我没有想到的是,从那次开始到现在,我的咽炎一直没有好。
我觉得这一年半多时间里我像是一只迷失在自己谎言里的羔羊,任凭自己宰割,却一次次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每次生病时我都信誓旦旦,告诉自己我在病好了之后一定好好吃饭,按时睡觉,锻炼身体。可是当病真的好了的时候,我常常做着跟生病时承诺自己的相反的事情:更努力的学习,更努力的看书写文章,睡得更晚,伏案时间更长,更经常忘了吃东西.……
?我才不怕死,除非生命到最后一天
死亡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许很多人说道“死亡”两个字都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好像提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可是我一直觉得,正是因为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和视而不见,才让自己一次次的用以为自己可以“永生”的方式活着,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开始生活。
对死亡恐惧并且视而不见,其实我说的正是我自己。
年7月,我看乔布斯的演讲,他谈到自己的死亡时的那种领悟,让我感动到潸然泪下,那个时候我也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这个演讲,开始去追求我真正热爱的东西,因为我当时好像是明白了自己生命的有限性。
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他得了淋巴癌,年2月他在北大办了罹患癌症之后的第一次”复归“演讲,我在听众席上。我记得当时我买了李开复的新书“向死而生”,我还记得我听了他要给我们的“7个死亡学分”。虽然我因为开复先生的教育口吻和他有点心口不一的说辞(说不再想着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却病好了第一时间出来拍短片,出书,办活动)而对他略有微词,但开复先生还是让我再一次思考死亡的意义。
我想死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太多时候我们不愿直视它,然后用各种忙碌和追求来掩盖着自己的恐惧。
年8月,我在电影院里看“滚蛋吧,肿瘤君!”把自己哭成了泪人,因为它不是电影,它是有血有肉的熊顿姑娘跟癌症作战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更因为它是一个本还在花季的女孩还没有绽放便不幸凋零的故事。
可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好像都与我无关。
每一个故事我都听得那么的投入,我都跟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激动着,愤怒着,领悟着,快乐着,也梨花带雨的哭着。可惜,好像最后没有一个人的故事真的点醒了我。当然我也不指望此刻我写这样的故事会“点醒”你,因为似乎我们都无法代替别人去经历去体会。但请你把它当作是一个邀请,一个用一生去探索自己跟死亡的关系的邀请。
年12月,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描绘它,我想它会是黑色。
这个月里,我的嗓子一直在持续的疼痛,嘶哑和几乎无法发声这几个状态中徘徊。当然最可怕的还有低烧,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在意,因为好像低烧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可是,嗓子一直没有好,低烧好像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我记得有一天我在半夜3点里我突然惊醒,对死亡的焦虑莫名的来侵袭,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到了凌晨4点,我感觉一定要找个人说说话,于是我可怜的妈妈便成了我“死亡焦虑”的受害者。说来有趣,她的电话本来是停机了的,硬生生让我充值了之后在大半夜里,满脸泪珠的跟她说我害怕自己得了绝症。
那天白天,我非常认真的思考了一个过去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们都经常思考的问题: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要怎么度过?
然后我发现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悖论。当我健康的时候,我会说: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我要打电话给所有我爱的人,告诉他们我爱他们;原谅那些之前我没有彻底原谅的人;去大街上肆无忌惮的拉着陌生人跳个舞或者写生一幅他的画像;然后跟某个我还没来得及告白的男生告白一番,嘱咐他偶尔也去我墓碑前放朵玫瑰什么的......可事实上是,我还没有病入膏肓到“今天”就要死,却早已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情,我当时真正最想做的,抱歉真的很没出息可就是很现实的,是睡觉......
所以其实我在健康的时候会把死亡当成是一个遥远的议题思考,而它仅仅停留在智力层面上,不曾真正影响过我的生活;而当我病得不轻,感觉死亡真的也许离自己没那么远时,却根本没有精力去实践那些自己平日里想入非非的勇敢之举。
我在昏昏欲睡和惴惴不安中度过了年的前4天,因为放假和自医院好好看病。医院好好的检查了一番,排除了癌症的可能。当然我明白这不是什么跟死神的擦肩而过,因为如果我没有学会好好的跟自己的身体相处,那么死神不过是在不远处等我而已。
?到底什么叫向死而活
我想我该好好跟死神做朋友,跟它握手言和。
从前的我,看着很多关于死亡的书,那些书都是智慧的典范,可就在我看这些书的时候,自鸣得意的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都更勇敢的“直面死亡”时,恍然大悟的发现其实看着关于死亡的书,跟直面死亡之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最近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觉得无比困倦,浑身无力,身体发冷,而这一切,才是我无法逃避的我对死亡视而不见的证据!
年的第4天,医院里做喉镜检查,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据说是不是咽喉癌就在此检查了。说实话我当然不希望自己是,也觉得我应该不会那么不受命运之神眷顾,但我真的不知道,我也因为这样的未知,甚医院检查。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没有被判“死期徒刑”(当然癌症并不代表死期徒刑,我们用文化构建出来的关于它的“事实”比癌症本身还要可怕!),那么是不是就是说我每多活一天,都算是自己额外的赚到了另一个24小时?
于是在走进医生的检查室之前,我跟自己默默签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约定:如果我并没有得什么致命的病,那么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我得到的额外的礼物,对于这份额外的礼物,我唯有用最大的感激去接受。
从前我从没有真正感激过我的身体,我从出生便没有停止过的全力跳动的心脏,我从出生就没有停止过的努力呼吸的肺,我可以自由奔跑的双腿,让我可以去触摸,去聆听,去闻,去看,去体味的这个世界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的五官,我都从来没有感恩过它们。
昨天我走在校园里的操场上,正好赶上国防生的日常训练。我看着阳光下的大男孩们,嬉笑着奔跑,跨栏,还把同学背在背上赛跑,不自觉地就笑了起来。但也许我的笑容里还带着些许酸楚,因为他们就是曾经的自己。
最近我在听蒋勋讲红楼梦,特别有趣的是他提到红楼梦其实是一本讲生命无常的书:前一秒的荣华富贵,纸醉金迷,到了后一秒就变成了倾家荡产,朝不保夕。所以其实我们所有当下的拥有的或者失去的,都只是在当下发生的。不过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拥有了自己想要的,就不自觉的开始懈怠,开始忘记我们之所以拥有它们,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像园丁般的辛勤培育。
就像我们结了婚,就不像恋爱时那般对爱人用心,因为现在看起来很甜蜜,却忘了现在的甜蜜和美好,都是用日复一日的沟通和关爱培养的;
就像我们取得了成功,便开始“坐享其成”,因为我们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成功,却忘了现在的成功,都是我们之前在别人墨守陈规时不断突破,在别人睡懒觉时早早起床得来的;
就像我们拥有着健康,便开始大肆挥霍,因为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如此的健康,却忘了此刻的健康,是我们无数个5公里跑,无数次游泳或者网球,无数次拒绝垃圾食品,无数次逼迫自己早睡,无数次坚持吃健康的蔬菜水果换来的......
直到有一天我们从梦中惊醒,一身冷汗的发现跟睡在自己枕边的爱人已貌合神离,那时我们以为不需要努力培养也会一直在的爱情,早就灰飞烟灭:我们无法沟通,我们不再了解对方,我们甚至也不愿意跟对方分享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直到有一天“成功”早已成为了过去,我们讶异地发现从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自己,已经被甩出了几条街。不练琴的李云迪也会在音乐会上屡屡失手,点球不进的梅西也会被球迷喊“你妈叫你回家练球”;
医院检查出自己得了慢性病,才意识到身体早就对我们警钟长鸣,那些我们熬夜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我们抽烟,我们长期不运动,我们暴饮暴食的习惯,早就将之前我们觉得理所应当的健康,消磨的所剩无几。
我想这是公元年我跟自己,还有死神,共同签订的第一个盟约:每一个我“多活”的一天,我都带着感激,尝试着学会珍惜,那些我曾经觉得“理所应当”的健康和活力。
?如何更健康?--拼命但不要拼“命”
很多人都会问:吃什么能让自己更健康?
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我们的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问题不在于我们吃什么会更健康,而在于我们每天吃什么,我们持续的吃什么才更健康。
这就是过程和结果导向的差别。结果导向的人问问题的方式是:做什么才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我们慢慢发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值得我们努力的东西,都根本没有一个简单的结果。
比如幸福,如果你问我: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幸福?那么我先要问问你什么叫做幸福。幸福也许根本不是一个结果,因为你想要的不是一刻的幸福,你想要的是持续的幸福,甚至说持续的更幸福,不是吗?所以幸福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量,而非一个结果。
我以为我一直是一个过程导向的人,却忘记了健康,其实也是一件过程导向的事情。
当然也许你要说:有些吃的很健康,作息规律,坚持运动,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人,仍旧得了癌症。但我想说这些人如果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可能早就得了癌症。疾病的成因肯定有遗传,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自己可掌控的那部分负责。
所以也许每天那30分钟到45分钟的运动也许看起来无关紧要,也许每天那一个苹果或者一份蔬菜看起来可有可无,每天那15分钟的正念练习似乎也无关痛痒,但如果你把它们看作是一个过程量,就会明白,此刻的健康是因为上一刻我们的努力,并且下一刻的健康,就紧紧的跟我们这一刻的行为连接在一起。
?活着已经是赚了,别再拿命换钱
感谢此刻我活着,今天又是我额外赚到的24小时。
我想这是公元年我跟自己,还有死神,共同签订的第一个盟约:每一个我“多活”的一天,我都带着感激,尝试着学会珍惜,那些我曾经觉得“理所应当”的健康和活力。
我想以后把死神带在身边,我还会跟它签订更多的盟约。
(如需转载,请移步至首发公号:繁荣成长工作坊,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一站式青年人才职业成长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dwh/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