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期
与ART艾滋病患者无套性交是否安全,最新人体研究揭示结果原创-07-31DeepTech深科技DeepTech深科技DeepTech深科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独家合作首先,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同艾滋病患者进行无套性交是危险的,因为有相当几率会被传染。然而,如果艾滋病患者持续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鸡尾酒疗法”之后,情况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将近对检测结果阴阳性不同(其中一人HIV病毒检测结果阳性,一人检测结果阴性,英文中有一个专门描述这种情况的词叫做serodifferent)的伴侣(情侣或夫妻)参与了一项关于无套性交是否会导致艾滋病传染的研究。这些伴侣中包含了异性恋和同性恋,HIV阳性的一方持续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有这些伴侣的中位数随访时间为1.3年。研究结果与7月12日发表在了《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简称JAMA)上。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简称ART)用于预防HIV扩散的效果。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的医学博士艾莉森·J.·罗杰(AlisonJ.Rodger)带领她的团队研究了当异性恋与同性恋中有一方HIV阳性时,伴侣间无套性交(其中包括了正常性交和肛交)造成病毒传染的可能性。参与研究的艾滋病患者都持续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他们体内的HIV-1RNA载量水平都低于copies/ml(即每毫升血液中的HIV病毒数量,这个数值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是0,而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这个数值算是比较低的)。欧洲14个国家中的75家诊所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总共调查了对一人HIV阴性,一人阳性的伴侣,随访时间从年9月至年5月。在参与研究的对伴侣中,只有对的随访数据合格。这对伴侣的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的62%为异性恋,38%为男性同性恋。对于这些伴侣中位数随访时间为1.3年。参与研究的总伴侣对异性伴侣,,62%同性伴侣,,38%根据伴侣们自己的报告,他们在基线时间(即随访开始前)的无套性交史中位数为2年。其中名健康男性同性恋承认和21名健康异性恋承认与其他性伙伴发生过无套性行为。男同伴侣有无套性交。33%没有无套性交。。67%异性伴侣有无套性交4%没有无套性交。。96%在研究开始后,伴侣间的无套性行为中位数为37次每年。根据伴侣们的报告,随访期间共计约发生了20次异性间无套性行为和次男同间无套性行为。HIV测试阴转阳的测试者分布异性恋.1例同性恋,,,,,10例尽管最终由11名参与者HIV阴转阳(其中10人为男性同性恋,1人为异性恋,8人发生过伴侣外无套性行为),但是从谱系学(phylogenetics,即从分子特征来研究病毒间的相似性,这样就可以判断病毒是否来自特定的病人)的角度看,没有任何一例的HIV病毒转移是在随访期内的伴侣间发生的,这个医学结论简单来说,就是被感染的健康实验者身上的病毒不是在随访期间从他们的伴侣身上获得的,这些病毒可能来自于随访前的性交、与除伴侣外其他人的性交、或者是类似输血这样的非性交渠道等。故而可以得出结论,本次研究的伴侣间HIV病毒转移率为0。研究者表示,病毒转移率为0的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艾滋病传染的风险,尤其对于众所周知更加容易传染艾滋病的无套肛交。“虽然这项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回答一人HIV阴性,一人阳性的伴侣间无套性行为是否绝对安全,然而研究数据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这样的结果可以在健康人(尤其是异性恋)考虑是否要承担无套性交的风险时提供参考。”由于无套肛交的随访期间95%置信区间的上限(0.71/)差于普通性交(0.30/),研究人员建议要对此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跟踪。来自哈勃-UCLA医疗中心(Harbor-UCLAMedicalCenter)的医学博士艾力克·S.·达尔(EricS.Daar)与卡地亚·科拉多(KatyaCorado)在论文中还写道:“对于那些想要长期频繁与患有艾滋病的伴侣进行无套性交的健康人,临床医师们能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患者进行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那么健康人被传染的几率是小的。但是尽管目前的数据显示,病人必须至少接受4-6个月的治疗才可能将自身的病毒传染性降到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但是这个水平具体是多少,目前是未知的。”两位医学博士还指出:“临床医师们都必须清楚一点,HIV病毒传染的风险虽然小,但并不为0,而且到底是多少还不清楚,尤其是对于传染风险更高的男同人群。尽管随着研究的开展,更长的随访时间与更大的研究人群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但是什么时候才能下结论依旧是个未知数。因此,就目前而言,临床医师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公开所有相关数据和资料,以便这些一人HIV阴性,一人阳性的伴侣根据在保障足够知情权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要承担无套性交的风险。”事实上,人类对抗艾滋病的战斗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得益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于7月11日报道,澳每年确诊的艾滋病患者人数已经大幅减少。医生和科学家们宣布,艾滋病已不再对澳大利亚公共卫生造成威胁了。参考文献:[1]E.S.DaarandK.Corado,JAMA(),,-.[2]A.J.Rodger,etal,JAMA(),,-.
/早期HIV-1感染进行治疗并不能阻止疾病进展到慢性感染阶段,但早期治疗有多种益处。HIV病毒“调定点”的高低和预后有很大关系,而早期治疗的目标之一是期望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使调定点能够下降并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除此之外,还希望通过治疗减轻和缩短急性期的症状,减少感染细胞的数量。早期治疗可以保持HIV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而HIV特异性免疫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非常早治疗病人,可以防止病毒扩散到病毒的储存库,这样为病毒根治提供可能性。由于急性期/早期HIV感染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染源,减少HIV在人群中的传播也是急性期感染治疗的理由。
对急性期/早期HIV感染进行HAART治疗的临床实验表明,HAART可以保护一定的免疫反应,延缓疾病进展。另外的试验表明早期抗病毒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D8+T细胞细胞介导的重要细胞免疫功能。还有试验认为早期可以考虑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例如环孢菌素A+HAART。对急性期治疗的初步研究表明,HIV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会被增强,病毒的复制能够至少暂时地控制,然而,其他研究并未证实这种理论上的益处,长期随访发现病毒载量出现反弹,最终还是要启动长期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理论上的益处还需要和一些已知的甚至是潜在的风险权衡,例如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的蓄积,可能出现的耐药等等。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计划性治疗中断(StructuredTreatmentInterruption,STI)的理论,认为周期性间断治疗所导致的病毒反跳足以刺激和保持HIV特异性CD4+T细胞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能力。该假设进一步认为上述免疫反应的最终结果是,即使脱离药物,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仍然可以控制病毒复制。事实上,对急性感染病人进行间断治疗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自动免疫作用”将急性期病人变为长期不进展者。但研究显示STI和长期持续的治疗相比,可能出现一些更坏的结果。
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长期临床益处还没有得到证实,而且学界对于是否应该启动早期治疗也存在争议,也还不清楚在不丧失免疫学、病毒学和临床益处的情况下,从急性感染到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周期需要多久,因此,对早期开始治疗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具体的方案和治疗的时间也并没有定论。目前,一些研究中采用的方案是在发现急性期HIV-1感染后即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一年,药物组合和通常的抗病毒治疗组合相同,从耐药的出现、药物副作用等方面比较而言,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AZT+3TC+LPV/RTV)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dzz/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