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流”体现了传染性,“感”体现了敢于胡作非为!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层膜,膜上有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这两个家伙负责流感病毒的72变,甲型流感的H有15种,N有9种,每变异一次,你之前的抵抗力就失效了!这次感染H1N1,下次感染H2N2,每变异一次,就悲剧一次!因此每年接种流感预苗是有必要的。
二.如何确认自己是流感?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若身边有一波人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提示是传染病流行了。
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当出现以上症状需要确定病原。无并发症的流感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而少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肺炎,甚至是神经系统损伤、心肌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征和脓毒症休克。
三.哪些是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m)2];
3.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四.发病机制及病理
01
发病机制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HA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可发生急性坏死性脑病。
02
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表现为丘脑为主的对称性坏死性病变,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五.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01
临床变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02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2)病毒抗原检测
又叫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由于快速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对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
(3)血清学检测
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4)病毒分离培养
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也作病毒分离。
03
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儿童并发肺炎者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六.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01
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02
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七.鉴别诊断
01
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02
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03
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八.确认流感后该如何治疗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妊娠中晚期妇女、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选择住院治疗。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九.预防
01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02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03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作者介绍
王利敏
医院呼吸消化内科医师
毕业于泰山医学院,于年9月至年9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年10月至年1医院参加支气管镜操作技术培训。
擅长:能熟练诊断和处置各种呼吸系统急危重症,能熟练操作支气管镜检查技术。
编辑:宣传办何红丽
供稿:呼吸消化内科王利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回顾
范医?精神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建二甲如火如荼
范医?科普
十大秘诀--------教你怎么打败“中风”?
范医?活动
我们的节日——迎端午秉承传统文化创二甲助力脱贫攻坚
范医?科普
浅谈静脉血栓
医院
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hl/1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