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基础练习1播音的嗓音保护

 

喉是人体发声器官,其内部构造十分精细,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发声器官的损伤或产生各种嗓音疾病,因此,职业嗓音使用者应当了解嗓音保护知识,避免嗓音疾病的发生。

播音员主持人的日常嗓音保护,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纠正错误的用声方式,养成科学的发声习惯,这是积极的保护方式。[1]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应当注意嗓音保护,这种嗓音保护主要体现在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

(一)使用中的嗓音保护

播音员主持人要使用嗓子,尤其在进行练习时,常常要长时间发声,这种声音训练如果不当,很容易对嗓音造成损害。嗓音使用与嗓音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练声的过程是机体的训练过程,发声能力的提高是机体不断适应的过程。要获得发声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采用超量恢复的方式。而超量恢复则要求嗓音承担一定的负荷,产生适度的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能力的提高,但过度疲劳则可能造成伤害。播音员主持人应当正确处理使用与保护的关系。

在嗓音使用中,影响嗓音最常见的问题是发声过度。发声过度是指发声器官超过发声能力或在疲劳状态下长时间工作。经常发声过度容易造成嗓音疾病,应当加以矫正。常见的发声过度有以下几种:

1.音色过于明亮。不少播音员主持人不考虑内容需要,喜欢自始至终使用富于金属色彩的极其明亮的音色发音。这种发音方式对喉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如果发音时间过长、刺激剧烈会引起声带充血。

2.用声过高或过低。在生活状态,口语发音一般多用中音区。播音作为一种讲话方式,在许多方面保持着口语发音的特点,在音高使用上与口语大体相同,只是使用的音域范围较宽。用声过高或过低会加大喉部负担,长期使用会造成伤害。用声过高或过低,是指整个发音都处在过高或过低状态,并不是说不能发高音或低音。

3.不适当地加大音量。有人在生活中发音音量并不大,但是播音主持的时候却突然加大音量,而且随着播讲的进行,音量会越来越大。由于音量失控,喉部受到强气流的冲击,给喉增添了很大的负担,用声之后嗓子会感到不舒服。

4.用声时间过长。用声时间过长对嗓音也有一定危害。即使发音方法正确,也应注意用声时,尤其是在声音训练时,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用声时间过长。

(二)生活中的嗓音保护

除了正确用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嗓音保护的重要措施。良好生活习惯包括以下内容:

1.锻炼身体。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发声。播音员主持人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锻炼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体操、武术等。但有些屏气的运动,像拔河、举重,喉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喉部肌肉的疲劳,对发声不利。呼吸过于剧烈的运动,如高速跑、长跑,气流对声带刺激强烈,不宜在用声前进行。

2.保证必要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良好、充足的睡眠是人体解除肌肉疲劳的重要方法。发声器官肌肉的疲劳也同样需要睡眠来解除,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播音员主持人的饮食要尽可能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刚进餐后最好不要播音,进餐后大脑的注意力集中在稿件上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另外,胃的膨胀会妨碍横膈的下降,造成发音气短,这种情况在进餐过饱时尤为明显。

4.选择适当的练习时间。大脑尚未兴奋,发音器官活动不协调时不宜练声;发声器官疲劳或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不宜进行大量的发声练习。早晨练声前应先把嗓子活动开。

正确用声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嗓音保护的两根支柱。经验表明,发声方法正确并注意生活习惯的播音员主持人很少患嗓音疾病,嗓音可以几十年不失光彩。而有些自认为嗓子好,经常不加限制滥用嗓音的播音员主持人,声音会在很短时间内变坏,不得不过早地离开播音主持岗位。

(三)常见发声器官疾病的防治

咽喉不仅是发声的器官,而且也是人体的重要关口。它是饮食和呼吸的门户,又是发音的关键部位,虽然是方寸之地,却是生命运动的枢纽。与咽喉有关的发声器官疾病,不可不重视。

发声器官疾病种类很多,对播音员主持人发声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咽炎。咽部红肿充血、发干并有疼痛感。急性咽炎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也有一些是由于发声过度引起的。吸烟和用声不当可造成慢性咽炎。咽炎会造成喉部不适,使发声易于疲劳。急性咽炎在发作期间应少用声或不用声,以免由于过度刺激使病程加长或转为慢性咽炎。有慢性咽炎的人应注意是否有发声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消灭致病根源。吸烟者应当戒烟。

2.喉炎。患有喉炎者,喉部常常发痒或有灼痛感,即使用声不多嗓音也会显得十分疲劳。患有喉炎者发音时音色粗糙,发不出高音。严重时声带红肿会使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喉炎往往由咽炎开始,炎症发展扩大形成喉炎。炎症引起的喉炎,早晨声哑较重。急性喉炎多由感冒受凉引起,伴有全身症状。开始时咽部和喉口发炎,以后引起下行性感染。由于喉部感觉不明显,为了克服声哑,会用力发声,造成声音挤压,对嗓音形成进一步伤害。炎症消失后,声哑仍会持续。由于喉肌处于紧张之中,声带在炎症消失后仍会呈充血状态,成为许多声音疾病的原因。喉炎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病期间要停止用声。

有些人有慢性喉炎,喉部略有不适,症状不明显,不引人注意。慢性喉炎会使播音员主持人的嗓音逐渐发生变化,造成音色变暗或沙哑,声音变低,音量变化困难及用声不能持久。相当一部分慢性喉炎是用声方法不当造成的。

下列疾病可以引发喉炎:①变态反应症,有些喉炎是由身体反应引起的,如花粉反应等。对于水肿性慢性喉炎,应当检查是否是变态反应性喉病;②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腺炎可以引发喉炎,但数量不多,而急慢性鼻窦炎最容易引起喉炎;③腺样体肥大症,此病也容易引发喉病,以青少年为多见,25岁以下的青年人,应检查鼻咽腔有无腺样体残体;④气管炎,气管炎的病变在气管黏膜,但是可以累及喉头,喉部会产生慢性炎症,而且多痰。

喉炎急性发作时,可以热敷喉部,治疗全身症状。慢性喉炎应消除致病原因。

喉炎发作时如伴随咳嗽,应服用止咳药消除咳嗽。因为咳嗽会使声带剧烈碰撞,刺激声带。喉内滴药可以减轻喉炎症状,但多有副作用,发声急需时可以使用,但不可形成依赖。

喉炎发病时应当戒烟,不能饮酒,忌用辛辣,不要大声说话或唱歌,避免刺激性气体和灰尘,饮食不要过冷过热。更重要的是避免用声过度,可噤声1~2周,以节制发声。存在发声问题的应改变发声方法。

3.声带小结。成人和儿童都可产生此病。儿童好高声喊叫,患此病较多,以14~15岁的男孩较为多见。但儿童声带小结可以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中自然消失。这种小结可能与声带发育有关。成人小结以女声较常见,发病高峰为21~25岁,50岁以上少见。

声带小结是声带边缘长出小米粒大小的突起,常常左右对称。小结位置常位于声带前三分之一处。患小结说话声哑,无亮音,发声易疲倦,高音发不出,音高变低。

声带小结对嗓音危害大,它与发声方法不当,特别是发声过度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人在小结产生之前已有慢性喉炎,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或坚持错误的发声方法,最终造成声带小结。声带小结应采用药物或手术方法治疗,同时应解决用声问题。

常见的发声器官疾病,治疗及时都能治愈,一般不会影响发声。对于嗓音疾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只要从日常做起,养成良好的用声和生活习惯,就可预防嗓音疾病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hl/9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