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您深入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寒潮来袭四季如春的云南也开启了“冰冻”模式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能够到的地方都是他乡连上个厕所都像是在出差随着温度不断下降生病感冒的人越来越多也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虽然都可以称为“感冒”但你知道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别吗?

1

临床表现

一、上呼吸道感染(URTI)

又称伤风或急性鼻卡他,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其中,鼻病毒常引起“鼻感冒”;腺病毒常引起“夏感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常引起“胃肠型感冒”。

上感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感冒(伤风、急性鼻炎、上呼吸道卡他)、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1、临床表现:

1)、全身可有畏寒、疲乏、无力、全身不适,有时有轻度发热或不发热、头痛、四肢痛、背部酸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小儿则可能伴有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

2)、流鼻涕、鼻腔及鼻甲黏膜充血或有水肿,同时嗅觉减退。

3)、打喷嚏。

4)、咽部可有轻、中度充血,咽喉肿痛、咽干燥感、声音嘶哑和咳嗽等症状。

5)、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仍正常或偏低。当并发细菌性感染时,则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2、传播途径:1)、可直接接触传染;2)、或由感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鼻黏液、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气溶胶)而传染。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甲、乙、丙及变异型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并发症比较多(如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年老人和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

1、临床表现:

1)、单纯型

全身酸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乏力、高热、头痛、畏寒等,体温可达39-40℃;可有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干咳、胸背痛和声音嘶哑等,典型病程约1周。

2)、肺炎型

多见于小儿及老年体弱者,临床可见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及咯血等。肺部可听到湿性啰音。X线摄片显示两肺可有散在絮状影。

3)、胃肠型

除全身症状外,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典型病程2~4天。

4)、神经型

高热不退、头痛、谵妄以致昏迷。儿童可见抽搐及脑膜刺激症状。

2、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往往在短时间内使很多人患病。

1)、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

2)、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

3)、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

4)、在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室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2

治疗原则

一、上呼吸道感染(URTI)

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一)对症治疗

1.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2.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一)基本原则

1、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应当尽早隔离治疗。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2)、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6、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7、辨证使用中医药。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2.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

(四)重症病例的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保护和功能支持。

3

治疗药物

虽然上感和流感有着诸多不同,但是他们的治疗药物大多数时候是通用。所以在介绍治疗药物时,我们不再以病种来进行区分,而是以药物作用来进行分类介绍。

一、抗感冒药的组方原则:

1)、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2)、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有助于保持咽鼓管和窦口通畅,例如伪麻黄碱;3)、抗过敏药: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变稠,减少打喷嚏和鼻溢液,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如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4)、中枢兴奋药:加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拮抗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

二、治疗药物:

1、解热镇痛药

1)、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头痛、肌肉痛等。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布洛芬: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发热,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晚期妊娠妇女使用可使孕期延长,引起难产及产程延长。3)、吲哚美辛:用于高热的对症解热,可迅速大幅度短暂退热。老年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2、抗变态反应药

1)、马来酸氯苯那敏:适用于上感引起的喷嚏、流涕等。老年人酌情减量;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2)、苯海拉明:适用于上感引起的喷嚏、流涕等。老年人、哺乳期妇女慎用。3)、赛庚啶:用于上感引起的喷嚏、流涕等。老年人应酌情减量;哺乳期妇女慎用。4)、氯雷他定:用于上感引起的喷嚏、流涕等。肝功能受损者应减低剂量;哺乳期妇女慎用。5)、西替利嗪:用于上感引起的喷嚏流涕等。肾功能不全者需要减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镇咳药

1)、喷托维林: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2)、右美沙芬: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2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妊娠3个月内和哺乳期间的妇女禁用;哮喘患者、多痰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苯丙哌林:用于刺激性干咳,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可使用。妊娠期妇女慎用。4、缓解鼻塞:局部选用1%麻黄素、萘甲唑啉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等。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鼻黏膜出血,改善鼻腔通气性。

5、复方非处方药

1)、美扑伪麻片: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也可选用酚麻美敏胶囊、双扑伪麻、氨酚伪麻、伪麻那敏、氨酚曲麻等制剂。2)、复方氨酚烷胺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6、抗菌药物

1)、阿莫西林: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肺炎链球菌、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为10~50ml/min和10ml/min的患者中,其给药间期应分别为8~12h和16h。血液透析可影响血药浓度,每次血液透析后应予以1g阿莫西林。

2)、头孢氨苄: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轻、中度感染。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FDA妊娠用药安全分级为B;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阿奇霉素: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上感。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妊娠期须权衡利弊,只有在明确需要使用阿奇霉素的情况下才能在妊娠期给药;权衡药物对于婴儿的潜在获益和风险后,才可在哺乳期妇女中使用本品。

4)、左氧氟沙星:适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上感。

7、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以下几种:

①、奥司他韦(胶囊/颗粒):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②、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次10m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不推荐原有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吸入性扎那米韦。不推荐扎那米韦吸入粉剂用雾化器或机械通气装置给药。

③、帕拉米韦: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2)血凝素抑制剂

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用量为每次mg,每日3次,疗程5天。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M2离子通道阻滞剂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

4

预防措施

一、一般预防措施

(1)应做好家人与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2)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医院就诊,居家隔离,减少疾病传播;(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5)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腔;

二、接种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三、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每日一次,使用7天)。

5

患者教育

1、抗生素对导致感冒和流感的病毒均无作用!但病毒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当感冒时,病毒在咽喉部繁殖引起发炎,细菌会趁机繁殖,并发机会性细菌感染。此时,就需服用抗生素。但应严格控制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和证据时不应服用处方抗生素,凭执业医师处方或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应用。2、对服用含有抗过敏药制剂者,不宜从事驾车、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3、含有鼻黏膜血管收缩药(盐酸伪麻黄碱)的制剂,对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气肿、青光眼、前列腺增生者需慎用;4、含有右美沙芬的制剂对妊娠初始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5、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制剂时应禁酒,同时注意对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者、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穿孔病史者,应慎用或禁用。6、慢阻塞性肺疾病和重症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感冒药物。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7、由于非处方感冒药物在2岁以下幼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若其症状必须应用药物控制,则应使用国家药政部门批准在幼儿中使用的药物。对≤2岁婴幼儿尽量避免服用含有减鼻充血剂伪麻黄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的抗感冒药,或含有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溴苯那敏、氯苯那敏的镇咳药。2~5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8、感冒一般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橘汁水或热姜糖水。并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平时应到室外活动,增加身体的御寒能力,依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常开窗户,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勤晒被褥。常作深呼吸换气。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药圈9、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服用剂量不能超过推荐的剂量,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医院向医师咨询。10、流感时,在发病36h或48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与普通感冒不同,目前已有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流感患者只要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大多不再需要对症治疗。如果使用,应提高针对性,不一定都用复方制剂。11、孕产期妇女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即可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和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发热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不利影响,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TheEnd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

1、《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年版)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ys/10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