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汗、雾了霾,一言不合就开咳,有没有!
两三周了,好好坏坏没完没了,有没有!
咳得半夜坐起倒抽气,有没有!
小脸憋得通红、眼珠凸出,有没有!
——真正是,孩子一咳,全家失眠……
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问:为啥咳着咳着,就支气管炎了?吞下好多药,还是咳到吐,肿么办?
“一到冬天,门诊上尽是熟悉的小脸蛋。有发烧咳嗽,好几天又咳的;有减轻又反复的;有感觉好透了,突然加重、喘起来的。”医院儿科主任陆江,和你好好聊一聊“咳嗽那些事”。
专家简介陆江医院儿科主任
医院工作数十年,曾于上海医院、医院、上海交通大医院儿科进修数年。陆医生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实践和各种危重症抢救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儿科各类常见病的诊治及常见危重症抢救的临床经验。年3月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年5月获全科医师资格证。
擅长:各种儿科常见病,尤其对儿童各类急慢性咳嗽,入毛细支气管炎、喘性支气管炎、哮喘、变异性咳嗽等有较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坐诊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号太长不看版
1、孩子呼吸道敏感、发育不完全,生病就易咳;
2、咳嗽只是症状,病因千差万别;
3、咳出7个表现,尽快就医;
4、不喘光咳,也可能是哮喘;
5、肺炎不是咳出来的,但哮喘是;
6、在家自行雾化,那是坑娃不是爱;
7、特别提醒:咳嗽没有好透,不要去幼儿园,损人不利己呀!
1为啥孩子特别容易咳?
这有3方面原因。
第一,咳嗽是人体自我保护。
一些大气颗粒物和病原微生物,进入鼻腔,钻过鼻毛,最后淹没于鼻黏液,慢慢淌到嗓子眼。咳嗽就是把这些垃圾,赶出身体的过程。
雾霾天里,孩子用力咳嗽未必是坏事。相反,这是呼吸道在努力清除异己!
第二,发育未完成。
孩子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气管、支气管也比成人更短且狭窄。成人气道视为“小菜一碟”的污染物,进入孩子气道,就可能是“庞然大物”,易造成狭窄。
第三,孩子呼吸道更敏感。
因黏液腺分泌不足,孩子的呼吸道容易干燥。再加上纤毛功能较差,自洁能力弱。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呼吸道越易遭侵袭。病原菌、灰尘、花粉、毛发、悬浮颗粒等脏东西裹乱而入,一刺激,就容易引发咳嗽。
对<5岁的儿童来说,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呼吸道感染后,还可能破坏气道黏膜,损伤气道纤毛细胞,造成持续气道炎症。这会导致咳嗽时间延长。
2为啥咳两天好两天?能不能断根啦!
陆江指出,讨论这个问题,先得弄明白:“元凶”是谁。
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咳嗽或哮喘?还是鼻炎?……
给大家列个表,略作辨识。
(点击大图更清晰)
上图列出可能导致宝宝咳嗽的最主要原因。还有一些罕见情况,也会导致久咳不愈。如,胃食管反耳源性咳嗽流、先天性心脏病等。
提醒一下:不管孩子生啥病,刚好一点,别带去人群密集、环境封闭的地方。如大商场、电影院、餐厅。这些地方弥散着诸多感染源,分分钟会造成二次感染。
(娃贴着冰贴,还带去逛商场的,是心疼呢心疼呢心疼呢)
3孩纸只是有点咳,没有喘,所以不是哮喘。really?
这是最多人存有的误会之一。除了气喘(发作时,能听到呼吸中嘶嘶嘶的吹口哨声),还有很多哮喘表现为慢性咳嗽。
孩子感冒后,一直咳咳咳:1.主要是晚上咳和/或运动咳;2.剧烈起来咳到吐;3.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4.中药、中成药、止咳药、抗生素都用了,就是不见好——请高度怀疑,这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哮喘”。
这种病的具体病因,至今不明。有研究支持,它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发作形式。且,娃得了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可能。
4咳成啥样,该就医?
陆江介绍,普通感冒后的轻微咳嗽,不用药、多喝温水,在家护理即可。
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就医:
?咳嗽>4周;
?咳嗽超过1周,而且越来越重;
?剧烈咳嗽1周,咳得脸部涨红,好几次咳到吐,咳得睡不着睡不好;
?开始干咳,然后变成有痰声的咳;
?哮喘娃突然出现频繁咳嗽(非常可能预示哮喘急性发作);
?咳嗽伴呼吸急促,喘息或有不规律的呼吸;
?咳嗽+发烧;
?出现三凹征:呼吸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剑突下明显凹陷(说明孩子呼吸非常困难);
?咳嗽时,孩子嘴巴周围颜色不如平时红润,有些发白甚至发紫、发灰;
?若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咳出血或粉红色痰,应尽快急诊。
给大家画重点:即使咳嗽看起来剧烈,但孩子呼吸平稳、规律,通常肺部没啥大毛病。若咳嗽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要担心肺功能受损。
观察孩子腹部或胸部的起伏情况,能大致了解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孩子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高。
下表是不同年龄段的呼吸频率概况:
5肺炎是咳出来的?
肺炎的锅,咳嗽背不了。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等,造成的肺部感染。孩子感冒→有咳嗽症状→肺炎,可能是病原体下行,感染肺部。
此外,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咳嗽。但咳嗽的时间长短和剧烈程度,跟肺炎的严重程度没必然联系。
判断肺炎,有2个简单表现:呼吸频率增快和胸凹陷。一旦出现,迅速就医。
(那些说,听孩子咳嗽就能知道是不是肺炎的父母们,你们可能想多了)
6起初就咳嗽,怎么发作哮喘了?
陆江解释,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和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是“狼狈为奸一家门”。
首先,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会导致儿童,尤其是1岁左右的娃,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会诱发哮喘儿童发生哮喘急性发作。
其次,孩子本身有哮喘,但未经正规治疗,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患上肺炎、支气管炎等)。
需要说明,如果孩子有哮喘,其气道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反应性。换成大白话,就是气道超级敏感,嗅到一丢丢冷空气、过敏原、污染物,就会原地炸裂,开始瞎抽筋,导致咳喘发作。
7怎么判断是不是哮喘?
陆江提醒,若孩子有以下表现,高度提示哮喘:
?≥每月1次的发作性喘息;
?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喘息症状持续到3岁以后;
?抗哮喘治疗有效,停药后复发。
如果孩子喘息发作3次以上,有湿疹史或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如尘螨阳性),或父母有过敏疾病史哮喘史,将来TA发展诊断为哮喘的可能性较高,要进行哮喘发生风险评估和抗哮喘治疗诊断。
8儿童不配合肺功能检查,就没法诊断哮喘?
“为啥不配合?如果医生给孩子更多鼓励,反复动作示范,TA们是不是更能理解?”
陆江提醒,指导儿童完成肺功能检测,需要父母、医生耐心耐心再耐心。还要结合年龄,略作项目调整。一般,
≥5岁的儿童,在医生细致指导下,一般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测;≤4岁者,要针对年龄段、调整肺功能检测项目。比如,3-4岁儿童可选择脉冲震荡肺功能,娃含着检测咬口,平静呼吸,即可完成检测;3岁以下,可在入睡后,做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
若怀疑孩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哮喘,在胸片、肺功能检查基础上,可以做:1.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2.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测定(过敏原检测)。
“假设孩子已经诊断为哮喘,用药准确、依从性好,也避开过敏原和被动吸烟等危险因素,但抗哮喘治疗效果就是不理想。此时,要排除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或鼻窦炎等,以及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软化等。”陆江补充道。
9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
雾化都能治?
雾化吸入治疗是指通过雾化器,将药物转化成药物微粒,通过吸入的方法,将药物送入呼吸道,起到消炎、解痉、化痰的作用。
哮喘、急性喉炎、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治疗时都可能用到雾化吸入。
针对不同疾病,雾化用药有很多。多数情况下,都会用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一部分父母就此紧张了:会不会有毒副作用!
陆江解释,这是某些呼吸道疾病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雾化吸入是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气道病变位置,全身吸收微乎其微。以哮喘宝宝为例。长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达2年,不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骨质发育。
还有一部分父母觉得,“雾化好!孩子一用就不咳了!”于是,在家自备雾化器。
这就牵扯到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确认孩子咳嗽的原因,选对正确药物?用药不对,不仅无效,反而可能耽误病情。第二,你确定选的药适合你家的设备?不同药物适用不同的雾化方法,设备不对、操作方法有误,就是白吸。
所以,小朋友咳得凶,先看医生,征求用药意见后,再决定要不要雾化。
10秋冬季节,如何护好孩子呼吸道?
首先,正确用药。
往下看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地问自己两个问题:
孩子感冒咳嗽,你会主(bei)动(po)喂药吗?
药那么多,你会“不知咋选”吗?
这两个问题,只要有一个的答案为“否”,或觉得莫名其妙,就不要往下看了。
——你就不好奇?——
非常感谢你拉到这里。
从你的坚持中,小编感受到一件事:孩子感冒咳嗽,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吃多久药,是你的烦心事。
太长不看版
医院儿科结合美国《儿童普通感冒:管理和预防》(年6月27日最后更新),介绍:
吃药,只是让孩子在感冒期间舒服些,而已。
<12岁,感冒咳嗽尽量别用药。
非要用,一定务必MUST选单一成分。
>1岁的孩子,喝温暖的蜂蜜水、鸡汤,有“奇效”。
精神状况是评判感冒轻重的最重要指标,而不是鼻涕多少。
咳嗽2周以上,要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特别提醒:感冒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本文所述“感冒”皆指普通感冒。
1感冒就是“不治之症”
“想知道感冒要不要吃药,首先得弄明白:有没有药。”
普通感冒源于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鼻病毒。
坏消息是:迄今为止,医学界还未研制出抗鼻病毒的特效药物。
希望吃颗药,感冒去无踪,健康更出众——目前就是个梦。此道理对大人孩子都适用。
212岁以下,尽量别用药
孩子感冒了。医学界主流观点是:休息+对症治疗+预防继发性感染。
所谓对症治疗,就是用药,旨在缓解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不舒服。基于这些症状,市面上有不少处方药或非处方药(OTC药物)。有单一成分,也有含多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对此,《儿童普通感冒:管理和预防》明确列有原则性用药建议。
第一:没有办法证明,相比安慰剂,儿童使用OTC药物能缩短病程(=好得快)。用了,可能产生副作用。
第二:不推荐给<12岁普通感冒患儿用OTC药物。
第三:非要给6岁+儿童用药,最好针对最令人烦恼的症状,选单一成分的药。
“反对声”还有: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对在<6岁的儿童中,使用OTC咳嗽和感冒药物。
美国儿科学会:反对在<4岁的儿童中,使用OTC咳嗽和感冒药物;对<6岁的儿童,这些药物还没有确证疗效,且具有潜在毒性。
原因有二。1.已发现,在<2岁的儿童中,OTC咳嗽和感冒药,与致命性的药物过量有关。2.OTC药物的代谢、清除及药效,可能随年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幼儿中,这些药可能“更毒”。
3感冒药里都有什么?
为让大家更清晰地看透感冒药,小编整理两个表格(表1和表2)。
表1常用成分
(点击放大更清晰)
《儿童普通感冒:管理和预防》认为:除上述成分,锌、松果菊或维生素C等,没法证明有利于治疗儿童普通感冒。
(点击放大更清晰)
*备注:
为避免纷争,此处仅用成分名,请按表索骥。
结合用药“选成分单一的那种”,你说说:哪些药能给孩子用?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挑刺:既然大原则不推荐用药,企业干嘛生产?药店干嘛销售?
因为家长焦虑,看不得孩子难受。因为这些药的特定成分,能让孩子舒服些。
但,用药仅暂时缓解症状,不缩短实际病程!不缩短病程!不缩短病程!
47个“不推荐用药”
“你怎么理解:有一种喂药,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喂。”有人说。
生儿育女过程中,父母有太多的操心、无奈和妥协。
但有些事,还是该咬咬牙,冒长辈之大不韪。比如,吃药。
《儿童普通感冒:管理和预防》为大家提供了据理力争的“炮弹”。“TA明确,有7类药属不推荐。
1抗生素
不推荐指数:★★★★★
对普通感冒,没用;对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没用。反而会导致显著副作用,增加耐药性。
仅在明确诊断继发性细菌感染(包括细菌性中耳炎、鼻窦炎、肺炎)时,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抗病毒药物
不推荐指数:★★★★★
目前没有针对鼻病毒的抗病毒疗法。
仅在诊断为流行性感冒时,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镇咳药
不推荐指数:★★★★☆
咳嗽是应对气道刺激的一种生理性反应。抑制咳嗽可能导致分泌物滞留+造成有害的气道梗阻。
不管是处方、还是OTC镇咳药,在治疗普通感冒引起的儿童咳嗽方面,均无确证疗效。
特别提醒:如果咳嗽伴有气急、口唇青紫、精神差,不管啥情况,都要尽快就医。若孩子持续咳嗽超过两周,无好转或加重,应该考虑其他问题,如哮喘、百日咳、囊性纤维化等。此时应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减充血剂
不推荐指数:★★★★☆
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舒张压升高以及心悸。停用后,可能导致鼻充血反弹。没有研究证明,这类药在<12岁的儿童中,有效。
不推荐<6岁的儿童使用。6—12岁的儿童,慎。12岁+者,遵医嘱使用。
5抗组胺剂
不推荐指数:★★★★☆
不良反应包括镇静作用、反常兴奋性、呼吸抑制和幻觉。
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不管是单独用、还是与减充血剂联合用,对减轻儿童感冒症状无效。
不推荐<6岁的儿童使用。6—12岁的儿童,慎。
6支气管扩张药
不推荐指数:★★★★☆
对非喘息性的急性咳嗽,无效。但患有感冒的哮喘儿童,要遵医生指导用此类药。
7芳香气化物
不推荐指数:★★★☆☆
不推荐局部揉擦芳香气化物(包括薄荷脑、樟脑、桉油等),治疗鼻充血。
5还能用啥?
感冒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或家庭成员的生活,睡不好、吃不下、浑身疼,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这些方法。
第一,解热镇痛类
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的儿童,建议在感冒开始几日,因发热(体温>38.5℃)引起不适时使用。
2.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的儿童。适用情况如上。
(图片均为单一成分解热镇痛药。仅为举例。供参考。)
第二,减少鼻充血和流涕
<12岁的儿童,可以用鼻吸引、盐水滴鼻剂或鼻喷雾、冷雾加湿器等,安全又便宜。
第三,蜂蜜
适用于1岁+的孩子。
有一项随机试验。个患普通感冒且夜间咳嗽的孩子(1—5岁),在睡前喝了杯蜂蜜水(10g蜂蜜+适量温水)。第二天,其咳嗽频率、严重程以及烦恼程度(估计这是测量父母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有人质疑这个分析数据太少、方法不对,不能太当真。但由于蜂蜜相对安全和廉价,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都建议:1岁+孩子急性咳嗽,可以喝点温热的蜂蜜水。
两大权威还推荐了剂量:每次一勺,约2.5ml-5ml;一天1-2次。
《儿童普通感冒:管理和预防》还指出,若家里没蜂蜜,喝点热鸡汤,也是好的。
最后,来看一个感叹:医院应对儿童感冒发烧,好像都是开中成药……
最后再次提醒: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哮喘都属慢性病,大部分时间不要命。很多人就抱着侥幸心理,等“自愈”。结果疾病慢慢发展,发作次数越来越多。想想邓丽君的英年早逝,心痛伐?!“哮喘长期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是安全的。若诊断明确,建议尽早抗哮喘治疗。”陆江说。
其次,强身健体、适宜运动,增强体质。
再次,少带孩子去(最好别去)公共场所,避免呼吸道病毒的交叉感染。家里人感冒了,也请自动自我隔离。
最后,秋冬气温波动大,雾霾天气多,孩子出门戴口罩。
还有父母关心:体弱或哮喘娃是不是要多穿衣、不出汗。陆江认为,这个没有“特殊的医学指导”,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即可。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对任何医药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或广告宣传。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hl/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