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news/a_6341411.html
梅核气,这个词可能很多朋友没有听过。但凡是得过这个病,被医生告诉得了梅核气的朋友,都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太到位了。
什么叫梅核气?就形容我们的咽喉这个地方有一个梅核,吞也吞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堵在这里,真的有个梅核吗?真的长了个东西吗?不是的,其实是一种气结的现象,气阻在这了,所以把它叫做梅核气。
在中医脏腑诊断当中,经常把它诊断为“肝火灼金”或者“木火刑金”。我们知道肝属木,调畅、顺达、生发,而肺属金,正常情况下金应该是克木的,但如果肝气逆上来了,过于旺了,就使得这个肝气会伤了肺津,出现了木火邢金或者肝火灼金的现象,导致出现梅核气。
中医学如何看待“梅核气”
⑴梅核气的病证总结
梅核气是中医学名词,病因病机方面,历代中医师均有所阐述。最早提出病证表现的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女性咽喉中自觉有一块烤熟的肉堵在那里”,并认为病机是气滞痰阻,提供了理气化痰的方剂进行治疗。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出自《伤寒杂病论》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梅核气的症状进行深入的描述,他说:患者自觉咽喉部位如贴有一块肉,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有胸闷胃堵等气滞表现。
中医内科将其归为郁证,历代医家对其症状有较多形象的描述,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千金要方》曰:“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赤水玄珠》卷三:“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历代医家认为痰气互结是形成梅核气最主要的病因病机,所以治疗上多认为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专设之方剂,方中半夏、厚朴降逆解郁、下气化痰,茯苓化痰消肿,生姜固护中焦,以气味辛香之紫苏,调气以散郁。不过后世治疗也有拓展,如《丹溪心法》当中使用越鞠丸治疗梅核气,《医学集解》当中使用清音汤治疗等等。
不同阶段的咽炎症状是有所区别的,患慢性咽炎的人经常感到咽部不适,稍一受凉,劳累或讲话多、较长时间不喝水,便觉咽痛,灼热加重,咽痒引起刺激性咳嗽,影响健康和休息。若是干燥或萎缩性咽炎,则咽干明显,讲话和咽唾液也费劲,需频繁饮水湿润,甚至农间也需饮水几次才适,只暂时缓解,很快咽干。有的表现咽部异物感,常作“吭咯”和吞咽动作。希望能将异物排除,而这些无效的清嗓动作只能加重,于是病人怀疑自己咽部喉咙或食管里长了肿瘤,造成精神负担和压抑感。还有人咽黏膜增厚,淋巴滤泡增生,影响呼吸的通畅因而睡眠打鼾。炎性分泌物及细菌停留,可发生口臭,不仅影响别人,自己也十分苦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qgpa.com/ways/11973.html